快捷导航 |繁體中文 注册会员登录

吴钊

2011-1-14 14:37| 发布者: admin| 查看: 8286| 评论: 0

摘要: 吴钊,1935年12月28日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一个书香之家,古琴兼音乐史家。1953年从 泛川派古琴大师查阜西学琴。1955年入天津南开大学历史系,兼从吴派古琴大师吴景略学琴。1959年大学毕业后,入中央音乐学 ...

    吴钊,古琴兼音乐史家,1935年12月28日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一个书香之家。自幼受到昆曲、古琴等中国传统艺术的熏陶。

 

中文名: 吴钊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江苏省苏州市
出生日期: 1935年12月28日
职业: 古琴兼音乐史家
毕业院校: 天津南开大学历史系
代表作品: 《追寻逝去的音乐足迹-图说中国音乐史》、《中国音乐史略》

 

简介

  吴钊,1935年12月28日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一个书香之家,古琴兼音乐史家。1953年从

 

泛川派古琴大师查阜西学琴。1955年入天津南开大学历史系,兼从吴派古琴大师吴景略学琴。1959年大学毕业后,入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师从音乐史家杨荫浏研究中国音乐史。1985年任中国艺术研究所副研究员,兼北京古琴研究会秘书长。1987年~1989年任该所中国音乐史研究室主任。1991年任该所研究员,兼北京古琴研究会会长。1992年,获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的特殊津贴。1993年任该院博士生导师至今。2001年起任中国琴会会长兼全国业余古琴艺术水平考级委员会主任。

 

家庭背景

  
  

  吴钊出身于书香门第,他的家族在苏州当地则是名门望族,学富五车的江南才子们和儒雅学者是家中的常客。他的叔祖吴梅是燕京大学的教授,又是昆曲专家、词作家,一生桃李满天下,是大名鼎鼎的人物。
  清末废除科举后,苏州当地的有识之士为了挽救岌岌可危的昆曲艺术,成立了苏州昆曲传习所,吴钊的祖父就是参与人之一。吴钊的小时候,常有当地的文化名流和昆曲爱好者来到他家,在深深庭院的花厅举行“同期”(昆曲爱好者聚会演唱的专用词汇,相当于文人在一起吟诗作对时所说的“雅集”)。他的耳朵里自然少不了这些蕴涵中国文化的悠扬曲调和曲词。也是从那个时候起,吴钊开始阅读大量的中国古代文化典籍,《诗经》《离骚》、《乐府》、《汉赋》和历代的诗词歌赋,他都遍览通读。

 

父亲

  吴钊古琴的启蒙老师是自己的父亲。吴钊的父亲多才多艺,曾师从苏州著名的古琴大师吴兰荪(吴兰荪是当代古琴大师吴兆基的父亲),还跟随著名画家吴湖帆的大师兄学画,并得师傅真传。他对名和利并不追求,一生与世无争,像中国古代的文人志士一样,论画、谈诗、弹琴,把它们当做修身养性的一部分。这些都深深影响着吴钊的人生选择,也在他身上刻烙上了中国传统文化人的印记。

 

西学

  吴钊是家中长子,下有个一个弟弟和三个妹妹,但弟弟的不幸早早夭亡,使父
  
母对他更是疼爱有加。然而不同于吴家穿长袍马褂,说之乎者也的中国传统,吴钊母亲一家则努力西学,经常西装革履,讲一口流利的英语。依照当时的状况,受了更多西方思潮影响的吴钊父母,把他送入了当地的一所教会学校,但家教,则依然完全扎根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里,并且在吴钊最初的家庭教育和生活方式上,他们一直坚守着中国传统文化人的思想意识。作为大家族的第一个男孩,吴钊得以在明媚的日光下,诵诗、念文,遵循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中国传统教育观念。当然,他也少不了另外一门修身的功课: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而古琴是这门修身、完善自身功课的开端。

 

艺术生涯

  吴钊学琴时已经十一、二岁了。父亲弹琴,他学琴,没有做刻意的选择,一切
 

都是自然地发生着。但很快父母就发现,他特别着迷于古琴,可以不知疲倦地弹奏,且乐在其中。是古琴帮助他找到了一种表达自己的途径:他以往读过诗书文章中所得所获,似乎都可以通过他手指下的琴弦鲜活挥洒起来;他心中的情思和意念,也可以完全靠着拨动琴弦来表达抒发。而吴钊,也不再只是满足于父亲的教授,他决定去拜当时著名的古琴艺术家查阜西为师。让他欣喜的是,查阜西收下了他这个学生。
  那时,他家已经搬到了北京,就读于北京一所普通中学的吴钊,每周都会抱琴去老师查阜西家“学艺”,接受中国传统私塾式教育:一张桌子摆两张琴,师生二人面对面坐下,因为没有现代的录音设备,学琴记曲全凭手把手地教。
  去查老家学琴,吴钊经常会碰到査阜西和当时在京的李廷松(琵琶大师)、蒋凤之(二胡专家)、潘怀素(古乐专家)等人小聚。常常是潘先生在旁观赏品评,其他人则各献其艺。查老的昆曲清唱、洞箫独奏或古琴演奏;李廷松的武曲《十面埋伏》、《霸王卸甲》或文曲《浔阳琵琶》;蒋凤之的《汉宫秋月》是他们各自的拿手节目。有时蒋先生还要主动找查老,用二胡与古琴合奏琴曲《鸥鹭忘机》。这种艺术熏陶的难得机会,对吴钊日后研究中国音乐史在实践上作了最好的准备。
  毕业前的吴钊,琴艺已经日臻成熟。除了琴友聚会,他开始参加一些公开的演出,在古琴界作为新人崭露头角。19岁那年,在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他第一次登台公演。按理说,他为之准备日久,曲子也早就熟稔于心,但登台时,因为与他同台是六位著名的艺术家,他不由得紧张起来。为了提携他,让他能积累演奏经验,各位老一辈艺人建议他上台以后不要紧张照样弹就可以了。当时,吴钊与溥雪斋弹古琴,查阜西吹箫,其他人演奏二胡、进行齐奏。由于只有一个话筒,所以听到的基本上只是另一位古琴艺术家溥雪斋的琴声。
  不知不觉中,吴钊中学毕业了。踌躇满志想成为科学家报效祖国的吴钊,最终还是接受了老师查阜西的建议,去学了历史。当时,中央音乐学院还在天津。当时的院长吕骥对古琴情有独钟。他打破常规,在该院民族器乐系内设立了第一个古琴专业,并从上海把著名吴派古琴大师吴景略调来任教。所以,吴钊把自己读大学的地点选在了天津。
  1955年,吴钊考入天津南开大学历史系。为了吴钊学琴,查阜西专门写了封信向吴景略推荐。于是,吴钊又拜师中央音乐学院吴景略学琴。
  吴景略对于古琴弹琴技艺的要求特别严格,可以说是精益求精。他的教学方法也和许多人不同,他总是自己先弹,指引吴钊听清楚看明白后再弹。吴钊非常喜欢他弹奏艺术中各种独特的表现手法,遇到某些疑难动作时,吴钊特别喜欢问,喜欢钻研每个技巧。吴景略也非常欣赏他的这种探究精神,乐意详细讲解每一个指法的要领。对于吴派指法中特有的技艺,他鼓励吴钊先力争学像他每一个指法动作的精要之处后,再谋求自己的心悟和表达。从吴景略那里,吴钊学到了中国古琴特有的吟猱技法,还有吴景略老师对古琴艺术的独特追求。这段学琴的经历,让吴钊的琴艺和对琴的理解达到了一个全新的境界。

 

大学毕业

  1959年,吴钊大学毕业。作为北京古琴研究会副会长的恩师查阜西,一心想招吴钊做他的助手。这时,担任中国音乐研究所所长的杨荫浏开始劝查阜西:“你想招助手,中央音乐学院古琴专业有个学生也不错,你等一年就行了。吴钊呢,我要调他来研究所,和我一起研究中国音乐史。以吴钊的禀赋、艺术修养和传统文化根底,他在这个位置上能更多发挥他的特长。”就这样,吴钊到了中国音乐研究所(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前身)做研究实习员,和自己的老师一起,钻研音乐古籍;深入中国民间和边远山区音乐生活的基层进行调查研究,开始了他一生中国音乐史研究的工作。

 

老师杨荫浏

  吴钊很快适应并喜欢上他的工作,并在老师杨荫浏指导下,取得了许多丰硕的学术研究成果。1964年,他油印出版了第一部著作《中国古代音乐小史》,在这本书交付正式出版的过程中,文革来临,他所在的研究所被撤销,老师查阜西、吴景略、杨荫浏都被下了牛棚。幸运的是,吴钊的书还未来得及出版,他被作为一般的群众和其他同仁下放乡间劳动。由于条件所限,他随身带的不再是古琴而是琵琶。劳动之余,他会弹起琵琶,也用琵琶给样板戏伴奏,别人也不会因为他有事没事弹琵琶来批他。

 

中国音乐史略

  文革后,吴钊开始了他事业的高峰期。他的《中国古代音乐小史》经较大修改,并由同事刘东升增写了近代部分,以《中国音乐史略》的名称正式出版,其增订本于1994年被译成日文东京出版。他的《追寻逝去的音乐踪迹》等其他研究著述也相继出版,有的还成为大学音乐专业的必读参考书。而他的古琴音乐也开始被不同传播机构录制成CDDVD在国内外传播。

 

风雷琴

  1983年开始,吴钊对自己手里古琴的声音不满意了。恰逢古琴家吴兆基从苏州来京开会,吴钊就委托吴先生为自己买张好琴。时隔一年,吴先生说他为吴钊觅到了一把“风雷琴”,系苏州园林艺术家、古琴家汪星伯所收藏。汪先生以前收藏有很多琴,尽都散了出去,剩下两张,委托吴兆基,要把琴托付给珍爱古琴的人。吴钊拿到琴,看到后面的题款题字,就知道它价值不菲。此琴以前为清代著名古琴家顾文彬收藏,他还曾是苏州著名的风景名胜苏州怡园的主人;且清代两位著名的大书法家邓石如、何绍基都在琴上留有题字。特别是邓石如,他同时还是一位金石专家。琴上的“坡仙琴馆”几个字不同于一般题字,为篆刻刀法,非常精细。汪先生只要了很少的钱,这如同赠琴的情谊,使这张琴弥足珍贵,涵留着那一代琴人所独有的精神气质。

 

走出国门

  作为古琴艺术的代表人和音乐界著名学人,吴钊越来越多地走出国门,让世界了解中国音乐和中国古琴。吴钊曾先后应邀在菲律宾大学音乐学院(1988)、美国密西根大学中国文化研究中心(1990)、台北国立艺术学院传统艺术研究所(1994)、南华大学民族音乐学系(2005~2006)、台湾大学历史系与音乐学研究所(2006)访问讲学,曾先后担任香港演艺学院中乐系(1989)、香港中文大学音乐系(1990~1992)和北京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校外考试委员,并在菲律宾、美国、法国、德国、荷兰、韩国、日本、马来西亚与港、澳、台出席国际学术会议或古琴演奏会。
  2000年,在台湾琵琶家兼琴家王正平家雅集。
 

讲授“音乐考古”课

  1994年是吴钊第一次踏上宝岛台湾。他在艺术学院讲授“音乐考古”课之余,曾受到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秦孝仪的盛情接待。秦孝仪亲自主持了吴钊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讲演。2000年,吴钊再次受邀赴台,参加台北市政府主办的首届台北古琴艺术节。他在中正纪念堂音乐厅举办的音乐会上,用风雷琴演奏了《潇湘水云》等三首古曲,给台湾古琴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00年后,他又两度赴台,每次用将近半年的时间,把他的主要精力投放在教授台湾青年学子学琴上。当然,这是因为他和对方大学在古琴传承理念上的相呼应,也是因为台湾嘉义南华大学音乐学系,将古琴列为全系必修课。他对台大音乐学研究所将古琴列为全校通识课,台大历史系开创性举办“中国上古音乐与文化”系列讲座等做法,深为欣赏。
  台大学子在课程结束时,写给他这样的临别赠言:“听老师用生命弹出来的琴音袅袅,心都会被深深地打动。而每次来老师处练琴,都领受到一种脱尘的平静。真感谢上天赐给我们这几个月难得的学习机会,老师之琴为修心养性、琴人合一的教导,让我知道中国原来有这么伟大动人的乐器。”

 

主要著述

吴钊主要著述有:
《追寻逝去的音乐足迹-图说中国音乐史》
《中国音乐史略》(合著)
《中国古琴珍萃》(主编)
《琴曲集成》(整理)
《中国古代音乐史料辑要》
《古琴基础教程》(VCD)
古琴演奏专集《忆故人》
《汉宫秋月》 等
 

握手

真棒

鲜花

学习课程

师资团队

古琴出租

钧天坊琴

养一古琴

欢迎您来电咨询

010-87731618

潘家园学区

18001215855

百万庄学区

13701021417

石景山学区

13651174817

微信二维码


新浪博客|联系方式|关于我们|北京度一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手机版|度一古琴京东店|度一古琴淘宝店|【北京度一古琴馆】古琴学习 养一古琴 ( 京ICP备09083889号-6 )  

GMT+8, 2024-3-29 03:55 , Processed in 0.12988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2 Comsenz Inc.style by eisd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