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手机页面联系我们

度一小灶:古琴调音系统的维护--吴跃华老师公益课(图文回顾,12月22日)

2018-12-28 09:09| 发布者: 度一学堂| 查看: 5562| 评论: 0

摘要: 初学古琴,许多人第一课大约学的都是《仙翁操》这首开指小曲。对于龙池、凤沼、龙龈、岳山等琴体琴面名称一般也只明白个大概。然而对于古琴这个亲密伴侣的了解,好比一个人对心爱之人的熟悉程度,倘若仅限于知其眉目 ...

初学古琴,许多人第一课大约学的都是《仙翁操》这首开指小曲。对于龙池、凤沼、龙龈、岳山等琴体琴面名称一般也只明白个大概。然而对于古琴这个亲密伴侣的了解,好比一个人对心爱之人的熟悉程度,倘若仅限于知其眉目身材,却对其脾气性格乃至生活习性一无所知,则实在不能算是亲密伴侣,又怎能使琴在自己手中发挥出最好的状态?

古琴教育家顾梅羹先生在其《琴学备要》开篇总规一节有言:“学习古琴演奏,固然重在技术的熟练和理论的了解,然而关于琴上传统的形体、名称、部位、度数、以及演奏前的装备、安弦、演奏时的调轸、姿态、宜忌等项(前人名之为弹琴总规)确也是开首的要务,入门的基础,为初学不可不知。” 诚然斯言也。



度一琴馆是为数极少的仍保持着教琴传统的琴馆,在学员们学习古琴演奏之余,还提供了十分难得的学习古琴调音维护知识的机会。于12月22日特别邀请了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琴专业委员会理事、北京乐器学会古琴学术委员会理事和北京古琴研究会理事,古琴研究者吴跃华老师,来度一琴馆为琴友们现场讲授古琴调音系统的维护知识。



吴老师多年精研古琴琴轸,从琴轸的起源、流变与改良,到古琴调音原理、及调音系统的常见问题及维护,都能深入浅出,娓娓道来。我谨将听取的内容摘要转述,以便更多的琴友们分享,如是我闻:

古琴调音系统为绞绳式,这种依靠绞紧或放松连接琴弦的绒扣,使之伸长或缩短来带动琴弦张弛的方法至少已有三千年历史,在世界范围内仅见于中国的古琴。这种极简的调音方式塑造了古琴简洁典雅的形制,倒是十分符合“大道至简、道法自然”的审美情趣和哲学观念,但同时也给琴人带来了调音和稳定琴弦的难度。

古代士大夫不缺时间,张弦调音的小辛苦甚至成了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一部分。兼之古代琴人“雅集”时无论演奏者还是听者皆为内行人,对于不可避免的“小问题”都是会心一笑的包容态度,因而对于古琴由于材质和设计特性带来的调音困难并不十分在意。


然而到了近代,古琴逐渐登上更广泛的舞台,开始承担越来越多文化交流与传播的角色。更广泛的听众、以及要求更苛刻的表演舞台使得对古琴调音的技术要求陡然变高。而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也让学琴的人没有太多时间和精力去摆弄学琴附带的琐碎问题。古琴改良问题于是受到越来越多的琴人的关注。

影响琴音的原因很多,除了拍面、沙音等琴本身制作问题不论,吴老师重点讲解一般古琴爱好者自己需要处理的问题,主要集中于张弦调音系统的维护及改良:

雁足缠绕不实

琴弦是靠手工缠绕在雁足上的,缠绕不实就会随着弹奏过程逐渐变松,影响音质。通常发生于刚上完弦。因此在上弦后要用手反复拉伸一下琴弦,并把琴放置几小时乃至一晚上才能让弦基本稳定。

倘若恰巧在登台表演时不得不换弦,一边弹奏一边跑音是极有可能发生的。



上弦时琴弦没有紧贴底板

会导致背后的这段琴弦与琴身分离,自行震动,发出和琴音脱节的尖利杂音。

琴弦没有处于最短路线

最短路线才是最紧的。如果起初上弦的时候没有走最短路线,调好音调后琴弦会被逐渐拉伸到最短路线,于是琴就会跑调。

接触点不实

琴音靠把弦的震动转导到琴身上才能完成。以龙龈一侧为例,假如琴身木制部分不能紧密贴弦,而是有一点弧度,琴弦震动时会和龙龈摩擦,导致音色发虚。而且龙龈的弧度会导致实质触弦点位移,从而改变有效弦长,进而微微改变音位(徽位音准受影响)。

岳山一侧除了存在接触点的问题外,还多了绒扣的因素。如果上弦时接触点变成柔软的绒扣而非琴弦,就会使弦音的震动被绒扣“吃掉”,让琴音传导打折扣。


琴弦的长短发生变化:

琴弦会受温度、干湿度的影响而伸缩,丝弦尤甚,绒扣也如此。此外,新打的蝇头没有完全拉紧,安放后逐渐拉伸,也会释放一点长度。这些都会导致跑音。


琴轸打滑:

七根钢制琴弦对岳山的弯矩拉力大约有499牛顿(约51公斤),长期的牵拉使岳山与承露之间出现裂缝是十分正常的现象,这不属于琴的质量问题。这个牵引力会造成琴轸打滑退转,这是造成跑音的主要因素之一。通常可以使用增加摩擦力的办法解决,例如水、松香末、粉笔末、刀刻等。但若要彻底解决打滑的问题,只有重新松掉琴弦、伸展绒扣圈数(最好重新搓)。相反,假如琴轸与琴地板接触面摩檫力太大,会难以转动调弦。这时可以用相反方法,添加润滑物(如油、铅笔末等)给接触面减少摩檫力。

琴轸的设计较特别,其与琴的接触面应为凹进去的设计,以防止退行。如果这个接触面为平面,就纯属外行制作充数了。

琴轸打滑是最常见的跑音原因。常接触古琴的朋友们恐怕都有很多反复拧琴轸调弦的经验。试想一曲《广陵散》正弹到激昂处,刺客聂政举剑欲刺韩王,忽而琴轸一松,琴音陡降……听众:大约是刺客踩到了香蕉皮……


关于琴轸改良以及璇玑琴轸:

近现代有无数前辈尝试改良古琴的调音系统,希望使琴弦调节更方便、余地更大,且调好后不宜打滑松掉。难点在于,这种改良必须保持古琴原有的外形风韵,不能影响音色,更不用改动琴体,还要方法简单易推广。这样的要求着实不易做到,许多年来一直没有特别令人满意的改良方案问世。吴跃华老师花费数年研究琴轸这个小物件,终于研制出在调音稳音、外观与操作方面皆表现优异的璇玑琴轸。



种琴轸外观和传统琴轸几乎一般无二,其与琴板接触面增加了带有粗齿的防滑垫圈以固定一根深入轸池孔内的六角螺杆。轻轻拧动琴轸,即可带动螺杆在内部螺母间上下移动,从而调节琴弦松紧。这种设计大大增加了琴轸的调节行程,调节更精准,也提高了琴轸的稳定性。吴老师现场演示了更换琴轸的过程,无需重新上弦,直接替换一个琴轸所需时间不超过2分钟,真是不能再简单。

璇玑琴轸这物件虽小,却十分巧妙的解决了打滑退行、绒扣调节行程过短、绒扣旋转调节不精确的问题,更难得的是,设计上完美保持了传统琴轸的简洁外观,不动琴身,也不改变已有的调弦习惯。这样的作品,让人用时只感到特别顺手称心,却全然没有任何不适应。简于外而慧于中,有改良的便利,却丝毫没有失去传统的遗憾。吴老师这“不改之改”堪称传统乐器改良的典范。


璇玑蝶引——让打蝇头变得简单

“蝇头”就是弦的一端打上一个结子,其形式,左右有两个圆环,正中有一直鼻,好像蝇子的脑袋,用于把琴弦的末端固定在绒扣上。打蝇头历来是个繁琐而费力的事情,《琴学备要》中花了整整一节篇幅讲述蝇头的打法,还配了明白的图示。可惜蝇头这东西,一般弹琴的人不会天天打,于是打一次忘一次,不熟练的话打出来七大八小的十分难看。现代人多用钢弦,蝇头制作更加费力。吴跃华老师设计的璇玑蝶引操作简便,只要按照蝶引表面上雕刻的图示一步一步穿插到固定钩上,轻轻拉紧即可。特别适合琴馆等需要大批制作蝇头的场景。

古琴是个十分小众的领域,打蝇头更是“小众”的古琴所涉及的极微末的一件事,因而虽费力繁琐,却从未有人特意琢磨过如何改良省力。幸而有吴老师这样于细微处亦用心的人,设计简单实用,贴心之处每每令人赞叹,真是当世琴人的福音了。



经此一课,作为初学者,我们对古琴的认识又多了一些,对古琴演奏的体会也更深入了一点。无数琴人前辈们抚琴的点滴细节更清晰可见,弹琴也更多一些趣味。再次感谢吴老师的无私分享,也感谢度一琴馆老师们的良苦用心。愿大家弹琴、爱琴、更懂琴。

 感谢琴友整理分享!  文/ 张莉









真棒

握手

鲜花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