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青,1951年生于北京,著名古琴艺术家、音乐教育家。多年来积极开展古琴传承活动,致力于传统文化遗产的推广与普及,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古琴学生,开创了当代少儿古琴教学之先河,让古琴文化真正的走进了普通人的生活。 在古琴事业上,杨青留给大众的形象,是一个任重道远的文化艺术传播者、一个怀古忧今的音乐艺术普及者、一个博爱无私的古琴教育实践者。 杨青:著名古琴艺术家、音乐教育家 传承:古琴文化属于喜欢它的人 古琴在很长时间以来,被神秘地束之高阁,远远隔绝于寻常百姓家。甚至有一部分声音就是在宣称:古琴是属于小众、属于高端的,太多人的接触只能是对这一古老文明的打扰和侵犯。 但是,这种文化封锁意识,却是杨青反对的,他认为,古琴不该论作属于大众还是小众,它只属于喜欢它的人。是人们选择了古琴,而非古琴选择了人群。 杨青说到:“很多人是因为没有直接接触到古琴,所以把古琴想像很有距离感。但是在古代,古琴也是很普及的,很多人就是年幼开始习琴。实际上,古琴是个离我们很近的乐器,弹古琴会让你姿态优雅、心态宁静。静而幽的古琴特别适合调整现代人的生活节奏,闹中取静,它会让你的内心安宁,在虚静中体会生命的力量感。” 普及:重点在坚守与变化之间的平衡 关于古琴的普及,杨青告诉我们“任何艺术都是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求得生存的。古琴也是一样,三千多年来,无论是琴曲、琴谱,还是琴的本身,都在不断发展变化着。传承本身就是在不断变化中进行的。事实上,如果你不变,很多东西就传不下去。在中国,箜篌失传了,瑟失传了,失传的乐种很多,因为它不适合社会需要了。古琴如果没有历代的发展,也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 古琴姓古,就一定要传统不能发展吗?当然不。杨青出过一本书《古琴弹奏经典歌曲三十首》,其中有我们熟知的《菊花台》、《佳人曲》,也有《山楂树之恋》、《兰亭序》、《传奇》,还有邓丽君的歌曲。杨青表示,以这样的方式表现古琴让大众更能接受。他曾用古琴弹《小燕子》,孩子们就特别喜欢,还会和着琴声唱起来。这就是很好的普及。 但是,有人也会质疑,过于让古琴通俗化会不会让古琴在发展中失去它本身的雅韵? 杨青说“雅归雅,俗归俗,清者自清,浊者自浊。那么多乐器,为什么有人选择古琴,既然喜欢古琴这种味道,你想把它变味,他就会不支持你,所以我认为古琴这个土壤传承了这么多年,它一定是有强大的生命力,能够发展下去。” 杨青古琴教学现场 教育:当代少儿古琴教学的先驱 在过去有个说法“非成年不能学琴”,这在很大程度上杜绝了少儿群体接触这一古老乐器的机会。但是杨青察觉到,孩子们虽为弱者,然而有潜力、有后劲,作为古琴教师,既不该拒绝他们好奇的目光,也不能耽误他们发展的可能。从2000年起,北京第一个古琴少儿班成立,孩子们就此成为了他首要付出心力的对象。 众所周知,小孩子最难教,他们动手能力较弱、理解能力较差。但就在这样一个弱势群体的身上,杨青以其极大的耐心,完成了对古琴教学的一次又一次重要研发。他所教出的孩子们,演奏之精、技法之准、水平之高、心态之稳,不仅使他们屡屡在全国大赛中摘得桂冠,而且令很多琴界德高望重的前辈和学者们,也连连称赞,惊叹不已。 这主要得自于杨青先生在面对非专业的社会群体尤其是少儿群体的教学中,始终坚持着科学的方法、遵从着不迷信的态度、付出着充满真情的爱心。 不迷信古琴,是杨青重要的教学理论。古琴是崇高的,却不该被神秘化、玄虚化,古琴并非高不可攀,反而应当服务众生。杨青形象地比喻:古琴的神圣就如同母亲,无论被称颂到怎样至高无上的地位都不过分,但古琴的普通也正如同母亲,它亲切地就像我们身边的一位亲人。那么,古琴曲就是古琴母亲的语言,当我们把这种语言告诉后一代的时候,没有必要故作玄机。母亲的语言,每一句话都可能深刻如至理名言,每一句话又可以贴心到朴实易解,所以古琴,完全可以让每一个学习者,无论是成人还是少儿,都理解并接受。 海外:外国人眼中的古琴什么样? 全世界音乐的语言是共通的。国外很多人痴迷古琴,他们认为这是他们了解东方的途径。 杨青回忆起之前去美国参加音乐节“有个女孩子班卓琴弹得特别好,她在听了我的演奏后,告诉我听到古琴声的那一刹那忽然想到应该和古琴合作一曲,因为古琴太美了,打动了她的心灵。” 琴家成公亮曾尝试将古琴和德国长笛进行合奏,效果很好。古琴是比较独特的音乐,它是点状乐器,和长笛这样的线性音乐是绝配,合作起来就好像是用线把珠子给串起来了。另外,它和古典吉他、双簧管合奏也是如此,它们的高低音好像是女高音和男低音。它也可以和钢琴相配。 杨青 人物名片 杨青,1951年生于北京,著名古琴艺术家、音乐教育家。国际中国音乐家联合会副主席,国际古琴学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中国琴会副会长、秘书长。录制专辑有《古琴经典八曲讲析》、《琴·歌》、《红楼梦(琴歌续作)》。主编《古琴弹奏经典歌曲三十首》、教材《少儿学古琴》、精装古琴综合体书目《琴梦红楼》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