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5月17日,李凤云、李祥霆两位古琴名家,将分别登台中山公园音乐堂。虽说距演出时间尚早,不过两场音乐会售票均已过半,如此速度令音乐堂方面直叹“没想到”。 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古琴穿越3000余年历史风霜,走进现代人的生活。随着2003年被列入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其社会认知度开始提升,尤其是近些年,古琴热渐渐涌起,越来越多的人,不仅热恋着古琴,还尝试将其带入更广泛人群。 本报记者 李红艳 实习生 周家旺 观察——古琴演出的现代表达 李凤云、李祥霆两位古琴名家演奏会,均属于中山公园音乐堂特别策划的“古琴名家雅集”系列音乐会。在此之前,曾成伟、龚一两位名家,已在去年相继完成各自的演奏会。 “真没想到,居然卖得爆满!”回想起这两场音乐会,音乐堂副总经理祝晶语气依然透着激动,“这么多年来,我们做的民乐项目不少,但多是集中在节假日,平日里不太多,售票率一般在六七成。而龚一老师这一场,虽不是热门档期,但卖光了。看来古琴音乐会还是很有市场的。” 祝晶分析,诸如古琴之类的传统文化演出项目,之所以受欢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策划和创意。曾成伟、龚一、李凤云、李祥霆四位名家,琴艺卓然,各具风格,各领风骚,“他们平日里做的个人专场演奏会相对少,对喜欢古琴的观众来说,能够领略真正大家的风采,当然是不容错过的机会,所以很多人都是一次性买了四场的票。” “我提前一个月就订了票。”侯桂东说,去年底他专程从河北唐山赶到北京,欣赏龚一音乐会。 “龚老的演出不需要报幕员,他以一种轻松、儒雅的方式自己报幕。”侯桂东非常赞赏这样的演出形式,每首琴曲演奏前进行简单讲解,比如曲目背景,弹奏难点、技巧等,便于听众理解和欣赏。演出最后,龚一与观众互动,让观众点曲子,戏称为“点菜”,引得大家乐开怀。 龚一最终加演的一首《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更让侯桂东念念不忘:“他把新疆风格的民歌,移植到古琴曲中,非常成功!”他特别推崇龚一先生既承继古琴历史与文化,又不脱离现实、与时俱进的创新追求,“古琴虽生于古代,但流传至今一直在发展变化;现在很多人往往是古非今,这是不对的。” 一场音乐会,不仅让观众从中得到艺术享受,还能悟出门道,这让祝晶非常感慨:“任何一门传统艺术,如果仅限于孤芳自赏、自娱自乐,都可能成为‘博物馆艺术’。如果将其与大众欣赏通道衔接,更能彰显生命力。作为演出机构,应该更多由此出发,想想如何通过演出平台扩大传统艺术的大众认知度、影响力。” 其实,近年来杨青也致力于在古琴音乐会,探索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他和团队曾推出“琴颂诗经”“琴梦红楼”两场琴歌艺术音乐会。“琴颂诗经”,以古琴为主弹唱《诗经》中最广为人知的风诗十二篇;“琴梦红楼”,以古琴领衔演奏,弹唱1987年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中音乐家王立平谱曲的十二首歌曲。未来,他们还会推出“琴演名著”“琴说古曲”等演出,“这一方面传播了古琴艺术,另一方面也是对传统文化经典的有效表达,在高速发展的当今时代,对推广传播原本平面化的传统文化还是有一定创新意义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