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精通音律而感知神明,世人一定会谈到师旷。 师旷,字子野,晋国人。他虽然天生失明,但听觉敏锐、通晓音律,于音乐无所不通,甚至可以预知吉凶胜败。一说曾为晋太宰,以“道”为立身之基,敢于直言谏诤,毫无保留,使晋国因此得以治理。 关于师旷的超凡辨音能力的记载,多见于《庄子》《孟子》《荀子》《列子》《新序》《说苑》《韩非子》等典籍之中。 据记载,晋人听闻楚人发兵,师旷说:“不用担心。我先吹北方的曲调,又吹南方的曲调。南方的音调不强,楚国一定不会胜利。”后来果真如此。 还有一个是关于晋平公听琴的故事。 相传,晋平公曾让卫灵公的乐师现场演奏在濮水所听之新曲。曲未弹完,师旷就按住琴弦阻止说,这是师延为商纣王谱写的靡靡之音、亡国之音,不能听。但晋平公还是坚持听完了这首《清商》。 之后,晋平公又不顾劝诫,先后让师旷演奏了《清徵》《清角》两首乐曲。 特别是在演奏《清角》前,师旷说此乃黄帝会合鬼神时的曲子,劝晋平公因自身德薄而不宜听之,否则将有败坏之祸。 结果,在演奏《清角》第一段时,就有白云从西北方向升起;到演奏第二段时,大风夹杂着暴雨铺天盖地而至,以致廊瓦飞坠,人们四散而逃。 更可怕的是,此后晋国大旱三年、寸草不生,正应验了那句“败坏之祸”。 这个故事,一方面反映了师旷深邃的艺术修养和精湛的技艺,另一方面,故事中“乐以通政”、“乐以致灾”的思想也成为中国音乐史和思想史上最有影响的例证。 在师旷的心里,仁心和音乐密不可分。 他所作的琴曲《阳春》更是代表了他的政治理想:一派天地中和、锦城春蔼、春风舞雩的气象,少一些悲苦的哀叹,再没有杀戮的影子,是一个仁心普惠的清明盛世。 (部分图文来源网络,侵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