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为人真诚率意、潇洒旷达,爱好读书、喝酒,而且痴迷于弹琴。 与友人相酌,如果他先醉了,就直率地告诉友人:我醉了,想睡了,您走罢。话没说完,就抱着他心爱的古琴,枕着书,挨着酒杯,呼呼入梦了。 【元】钱选《扶醉图》 据记载,陶渊明的古琴“弦徽不具”,没有琴弦,也没有任何装饰,是一张十分简陋的“素琴”。但他却视若珍宝,平日里琴不离身,凡饮酒,必“抚弄以寄其意”,而且弹着弹着,就完全沉醉在酒香琴韵中了。
每当与朋友相聚,他也会抚弄着那张特别的无弦琴与友人相和。问他无弦无声,弹的是什么?他就真诚地回答:“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意思是,只要在琴中表达出自己的意趣就行了,不一定非要弹弦出声。
这也使得历代文人一直揣测陶渊明究竟是否会弹琴。其实,无论他是否会弹琴,陶渊明喜爱古琴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弱龄寄事外,委怀在琴书”,“有琴有书,载弹载咏”,即使在其终老之际,陶渊明亦写出了“欣以素牍,和以七弦”的诗句,可见琴书伴随了他的一生。
也许我们不应着眼于陶渊明是否会琴,而是应该了解其中所体现的一种观念。就如同陶渊明所言“好读书,不求甚解”一般,他追求的是其中的“趣”。 陶渊明一生对琴学、琴艺感悟独到,对儒、释、道的审美标准和体验也钻研尤深。
陶渊明所追求的“趣”,也就是孔子感慨的:“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就是庄子赞叹的:“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成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就是陶渊明自己说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正所谓:大象无形,大音希声,真义无言。 陶渊明所向往的,正是在其诗文和音乐中所表现的这种无形之大象,无声之大音,无言之真义。
一曲随心而弹,音由心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那是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意趣啊! (部分图文来源网络,侵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