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手机页面联系我们

台湾古琴研究目录(期刊)

[复制链接]
查看16605 | 回复1 | 2012-3-27 04:05: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孫毓芹:〈國樂與古琴〉,《新天地》,1964年第3卷2期。

陳 雯:〈台灣的古琴音樂文化1949年以來之傳承概況〉,《北市國樂》,1966年123期,頁3-8。

夏天馬:〈古琴曲譜--夕談〉,《音樂教育》,1969年第16期,頁6-9。

容天圻:〈古琴的欣賞〉,《音樂教育》,1969年第16期,頁9-11。

朱 雲:〈古琴指法釋要〉,《東海學報》,1971年,頁47-58。

容天圻:〈歐陽修與古琴〉,《暢流》,1971年第四期,頁24-26。

依 忠:〈閒談古琴〉,《全音樂樂文摘》,1973年,頁24-26。

姚懷仁:〈古琴〉,《台肥月刊》,1974年,頁25-28。

陳小凌:〈中國古琴的故事 〉,《綜合月刊》,1974年,頁90-96。

容天圻:〈琴曲五首述略〉,《東方雜誌》,1975年第9卷5期,頁64-67。

容天圻:〈中國音樂的精華--古琴〉,《東方雜誌》第八卷第九期,1975年,頁66-67。

Ming-Yueh ,Liang ,"Neo-Daoist Implications in Melody for the Chinese Seven-
                Stringed Zither", The World of Music, no.2(1975):20.

顏貴綉:〈古琴〉,《朱龍盦夫子七秩雙壽集文祝賀集》,1975年10月,頁48-57。

葉紹國:〈琴海飄蹤〉,《朱龍盦夫子七秩雙壽集文祝賀集》,1975年10月,頁  166-176。

容天圻:〈古琴觀賞記 〉,《大成》,1977年第39期,頁26-27。

容天圻:〈廣陵散的內涵及賞析〉,《中華國學》,1977年第1卷12期,頁55-58。

容天圻:〈古琴的過去與現在〉,《音樂與音響》,1978年第57期,頁32-36。

孫毓芹講:〈說古琴〉,《音樂與音響》,1979年第69期,頁53-57。

孫毓芹講:〈說古琴(2)--琴制與琴譜 〉,《音樂與音響》,1979年第70期,頁45-49。

孫毓芹講:〈說古琴(3)--琴與中華文化〉,《音樂與音響》,1979年第74期,頁49-52。

梁銘越:〈古琴藝術的再認識--珍貴的傳統藝術期待發掘和發揚 〉,《音樂與音響》,1980年第84期,頁38-45。

張清治:〈古琴藝術的美感境界〉,《中國文化月刊》,1981年第20期,頁   116-120。

陳美利:〈古琴與樂教〉,《國教世紀》,1981年,頁7-9。

劉 亮:〈古琴與琵琶:中國樂器的精華〉,《音樂與音響》,1982年第104期,頁51-57。

陳管雲:〈古琴與樂教〉,《中國文化月刊》,1982年第29期,頁143-150。

王海燕:〈詩詞音樂性與古琴歌曲創作藝術之研究〉,《藝術學報》,1983年第33期,頁133-162。

王海燕:〈詩詞音樂性與古琴歌曲創作藝術之研究 〉,《藝術學報》,1983年第34期,頁39-81。

容天圻:〈記故宮所藏的兩幅琴士圖〉,《故宮文物月刊》,1984年2卷1期,頁68-73。

容天圻:〈王徽之的古琴〉,《故宮文物月刊》,1984年第14期,頁42-46。

王海燕:〈詩詞音樂性與古琴歌曲創作藝術之研究〉,《藝術學報》,1984年第35期,頁225-298。

張清治:〈琴境圖說:古琴藝術的美感境界〉,《故宮文物月刊》,1985年第29期,頁92-99。

容天圻口述;江大昭紀錄:〈古琴名家談古琴(一)〉,《高雄市國樂學會會訊》,1985年第一期。

容天圻口述;江大昭紀錄:〈古琴名家談古琴(二)〉,《高雄市國樂學會會訊》,1985年第二期。

容天圻口述;江大昭紀錄:〈古琴名家談古琴(三)〉,《高雄市國樂學會會訊》,1985年第三期。

容天圻口述;江大昭紀錄:〈古琴名家談古琴(四)〉,《高雄市國樂學會會訊》,1985年第四期。

游淑靜:〈淡泊名利.熱心教學--訪古琴名家孫毓芹〉,《幼獅文藝》,1986年第389期,頁71-75。

陳怡良:〈陶淵明的無絃琴與有絃琴:敬答呂興昌先生〉,《國文天地》,1986年第16期,頁40-44。

容天圻:〈唐宋古琴今猶在〉,《故宮文物月刊》,1988年第61期,頁22-27。

陳 雯:〈台灣的古琴音樂教學與演奏傳承現況(一)〉,《和真琴刊》,1988年第2期。

容天圻:〈唐宋古琴今猶在〉,《故宮文物月刊》,6卷1期,1988年,頁22-27。

容天圻:〈古琴的過去與現在〉,《故宮文物月刊》,7卷1期,1989年,頁 81-85。

蔡文婷:〈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古琴藝師孫毓芹〉,《光華》,1989年,頁118-122。
匿名 南宮蓮伊 | 2012-3-27 04:06: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李永翹:〈畫中有琴;琴中有畫───記臺灣著名書畫家兼古琴家容天圻〉,《明 報月刊》,1990年五月號。

陳美利:〈漫談古琴音律〉,《國教世紀》,1992年,頁55-59。

樂 聲:〈我國最早的彈弦樂器--古琴〉,《音樂與音響》,1993年第236期,頁125-126。

邵元復:〈梅庵琴派的起源及發展〉,《故宮文物》,1993年11月第128期。

張清治:〈古琴晝畫與我的生活游藝觀〉,《雄獅美術》,1994年第275期,頁71-77。

鄭正華:〈華夏正聲--古琴漫談〉,《歷史月刊》,1994年第76期,頁122-124。

邵元復:〈漫談「梅庵琴派」及其他〉,《增編梅庵琴譜下集》,1995年10月。

邵元復:〈《談古琴琴派》,《增編梅庵琴譜下集》,1995年10月。

邵元復:〈覆陸甸坤兄談琴調等問題〉,《增編梅庵琴譜下集》,1995年10月。

吳崑茂:〈古琴七絃風情千種--鄭正華談古琴之美〉,《臺灣月刊》,1995年第152期,頁68-69。

陳淑霞:〈古老的迴響--古琴音樂的欣賞〉,《漢家雜誌》,1996年第47期,頁80-83。

鄭榮隆:〈淺談古琴與古琴音樂〉,《臺灣月刊》,1998年第186期,頁16-17。

竹碧華:〈絃與弦之研究〉,《復興崗學報》,1998年第64期,頁335-369。

祝家華:〈陳國興與陳雯的古琴姻緣 〉,《亞洲週刊》,1999年,頁57。

李美燕:〈「琴道」在漢代的歷史定位與文化意義〉,《中國學術年刊》,1999年第20期,頁267-294+606。

朱家炯:〈古琴文化探討系列(1)--琴道:文人的表徵〉,《音樂月刊》,2000年第209期,頁50-52。

黃華源:〈古琴藝術探微--從「唐、宋、元、明百琴展」談起 〉,《典藏藝術雜誌》,2000年第90期,頁205-207。

朱家炯:〈古琴文化探討系列(2)--琴學大觀:唐宋元明百琴展〉,《音樂月刊》,2000年第210期,頁46-49。

朱家炯:〈千禧年古琴藝術節〉,《傳統藝術》,2000年第6期,頁32-34。

朱家炯:〈古琴文化探討系列(3)--琴樂式微之謎與美學思維的關聯〉,《音樂月刊》,2000年第211期,頁50-52。

朱家炯:〈古琴文化探討系列(3)--琴樂式微之謎與美學思維的關聯〉,《音樂月刊》,2000年第212期,頁50-52。

張顯文圖:〈泠泠絃上聲--話說古琴〉,《漢家雜誌》,2000年第66期,頁44-47。

梁銘越:〈試論古琴禁情的神經心理功能學與氣功養生術〉,《漢學研究》,2001年第38期,頁406-426。

林孟儀:〈古琴製琴人--林立正:為古木賦予靈魂 〉,《Cheers》,2001年第12期,頁94-97。

王海燕:〈元明兩代古琴歌曲創作與藝術的發展〉,《藝術學報》,2001年第69期,頁81-96。

王海燕:〈醉翁操--古琴歌曲創作藝術〉,《藝術評論》,2001年第12期,       頁29-60。

王翰荻:〈昆欄開花.小心肝和老心肝--古琴爺爺〉,《人本教育札記》,2002年第159期,頁68-71。

李美燕、黃揚婷:〈清代琴曲「漁樵問答」的音樂美學析論--以楊宗稷「琴學叢書」的譜例為主〉,《屏東師院學報》,2003年第18期,頁589-623。

李美燕:〈林占梅琴詩中的遊藝生活及美感意境〉,《中國學術年刊》,2003年第24期,頁325-342、394-395。

李美燕、黃揚婷:〈從張靜薌「琴學入門」之譜例析論清代琴曲「漁樵問答」的音樂美學〉,《屏東師院學報》,2003年第19期,頁225-293。

馬良懷、侯深:〈風流千古,人琴俱存:漢晉之際的士人與琴的關係之探討〉,《哲學與文化》,2003年第353期,頁83-99。

亓娟莉:〈高山流水,千古風流--談談魏晉名士與古琴〉,《東方人文學院》,2004年,頁61-75。

范李彬:〈美的效應:感天地?通神明…--談玄說妙話「古琴」〉,《藝術觀點》,2004年第24期,頁38-42。

程玉凰:〈林占梅與「萬壑松」唐琴之謎〉,《竹塹文獻雜誌》,2004年30期,  頁74-95。

李美燕:〈徐谼《谿山琴況》中「和」況之美學意涵研究〉,《藝術學報》,2004 年第74期,頁41-53。

李美燕:〈徐谼《谿山琴況》中的儒道佛思想〉,《湖南師範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5年第2期,頁10-15。

李美燕:〈湖南省博物館藏古琴之考辨與研究〉,《湖南省博物館館刊》,2005年第2期,頁338-347。

袁中平:〈「碣石調幽蘭」--古琴琴譜探微〉,《國立歷史博物館館刊》,2005年第138期,頁16-25。

焦慧蘭:〈寰宇圓夢--情接千載枯木吟:程惠德的古琴製作〉,《小作家月刊》,2005年第132期,頁85-89。

郭麗君:〈踏雪尋梅琴詩樂〉,《中華文化》,2005年第3期,頁76-79。

黃康綺:〈絃外之音--淺談琴道〉,《文明探索叢刊》,2006年第44期,頁89-99。

宋安平:〈中拍國際古琴現身〉,《典藏古美術》,2006年第162期,頁135。

李美燕:〈古琴以「澹」為美之意涵析論〉,《藝術學報》,2006年第78期,頁209-220。

李美燕:〈湖南省博物館藏古琴之考辨與研究(續)〉,《湖南省博物館館刊》,2006年第3期,頁367-374。

謝光輝:〈古琴妙韻〉,《中國旅遊》,2006年第313期,頁98-100。

莊秀玲:〈談吳進風古琴的古典美感〉,《陶藝》,2006年第52期,頁76-78。

鍾文心:〈傳承與開拓--古琴座談會暨名家演奏會綜述〉,《明報月刊》,2006年第492期,頁119-121。

黃康綺:〈從瑜伽到古琴:身體與聲音關係之初探〉,《宗教與民俗醫療學報》,2006年第4期,頁181-199。

張靜安:〈追尋遙遠的絲弦古調 古琴痴漢--鄭德宣〉,《源雜誌》,2007年第62期,頁72-79。

李美燕:〈高羅佩論古琴音樂之美--以《琴道》的論述為主〉,《藝術評論》,2007年第17期,頁211-229。

李美燕:〈湖南省博物館藏古琴之考辨與研究(再續)〉,《湖南省博物館館刊》,2007年第4期,頁424-432。

黃瓊慧:〈古琴音樂中的「多層次單音結構」與聽覺空間感〉,《止善》,2007年第2期,頁107-128。

張雅婷:〈從《大胡笳》的記憶演奏探尋古琴樂譜與詮釋〉,《國立中央大學人文學報》,2008年第33期,頁143-186。

翁瑞鴻:〈淺談漢魏琴賦中之幾個古琴論題 〉,《中國語文》,2008年第611期,頁32-51。

李美燕:〈從容天圻之琴曲〈歸去來兮辭〉看文人琴的藝術精神〉,《藝術學報》,2008年第83期,頁319-344。

李美燕:〈臺灣琴家容天圻先生的藏琴研究(上)〉,《收藏》,2008年第12期,頁114-116。

李美燕:〈臺灣琴家容天圻先生的藏琴研究(下)〉,《收藏》,2009年第1期,頁130-131。

李美燕:〈荷蘭漢學家高羅佩之藏琴及辨偽〉,《收藏》,2009年第10期,頁113-117。

劉楚華:〈香江故事話古琴〉,《明報月刊》,2009年第520期,頁77-80。

蔡惠琴:〈琴面上搖來搖去的斷紋--讀[林西莉(Cecilia Lindqvist)著;熊彪,許嵐譯]《林西莉古琴的故事》〉,《全國新書資訊月刊》,2009年第127期,頁61-64。

楊元錚:〈晚唐陳康士琴學的片楮零縑〉,《人文中國學報》,2009年第15期,頁397-407。

王育雯:〈音樂中獨特的身體實踐:古琴傳統的審美與身體理想之結合〉,《國立中央大學人文學報》,2009年第40期,頁119-171。

李美燕:〈嵇康〈琴賦〉中「和」的美學意涵析論〉,《藝術評論》,2009年第19期,頁189-207。

王 鵬:〈古琴:“和”的審美理想與斫琴工藝〉,《國立國父紀念館館刊》,2010年第25期,頁108-113。

李美燕:〈嵇康的音樂養生觀與道教之關係〉,《哲學與文化》,2010年第6期,頁5-21。

賴慧玲:〈明代古琴譜論現存概要分析〉,《人文與社會學報》,2010年,頁25-61。

蔡秉霖:〈試論歐陽修音樂美學之「琴意」說〉,《東方人文學誌》,2010年,頁161-174。

沈 冬:〈“洋客”的琴學研究〉,《讀書》,2011年第1期,頁42-46。

典藏古美術編輯部:〈古琴OFF學〉,《典藏古美術》,2011年第222期,頁96-123。

耿慧玲:〈斯人已遠--評李美燕《琴道:高羅佩與中國古琴(上冊)》〉,《止善》,2011年第10期,頁119-132。

張志威:〈修身養性 : 太極武藝與古琴音樂的思想契合點研究〉,《有鳳初鳴年刊》,2011年第7期,頁273-300。

李美燕:〈荷蘭漢學家高羅佩收藏之琴畫及題字〉,《收藏》,2011年第1期,頁56-60。

李美燕:〈東皋心越之琴道及其自創琴歌研究〉,《藝術評論》,2011年第21期,頁39-65。

Yuhwen Wang. “Music as the Discipline of Disposition—Yue Ji and the Chinese Guqin Tradition.” The Oxford Handbook of Music Education Philosophy. Eds. Wayne Bowman & Ana Lucia Frega.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contracted.),2011.

王育雯:〈情境、音樂與審美心靈:「心物二極」立場在古琴審美評價中之問題〉,《台灣音樂研究》2011年第11 期。


以上是我平常收集台灣人士的古琴研究資料,提供給同好交流,
若文中有誤或不足之處,懇請來信交流或告知。感激!
xupxu6@163.com ; cj6xu6@hotmail.com.tw蓮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