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毓芹:〈國樂與古琴〉,《新天地》,1964年第3卷2期。
陳 雯:〈台灣的古琴音樂文化1949年以來之傳承概況〉,《北市國樂》,1966年123期,頁3-8。
夏天馬:〈古琴曲譜--夕談〉,《音樂教育》,1969年第16期,頁6-9。
容天圻:〈古琴的欣賞〉,《音樂教育》,1969年第16期,頁9-11。
朱 雲:〈古琴指法釋要〉,《東海學報》,1971年,頁47-58。
容天圻:〈歐陽修與古琴〉,《暢流》,1971年第四期,頁24-26。
依 忠:〈閒談古琴〉,《全音樂樂文摘》,1973年,頁24-26。
姚懷仁:〈古琴〉,《台肥月刊》,1974年,頁25-28。
陳小凌:〈中國古琴的故事 〉,《綜合月刊》,1974年,頁90-96。
容天圻:〈琴曲五首述略〉,《東方雜誌》,1975年第9卷5期,頁64-67。
容天圻:〈中國音樂的精華--古琴〉,《東方雜誌》第八卷第九期,1975年,頁66-67。
Ming-Yueh ,Liang ,"Neo-Daoist Implications in Melody for the Chinese Seven-
Stringed Zither", The World of Music, no.2(1975):20.
顏貴綉:〈古琴〉,《朱龍盦夫子七秩雙壽集文祝賀集》,1975年10月,頁48-57。
葉紹國:〈琴海飄蹤〉,《朱龍盦夫子七秩雙壽集文祝賀集》,1975年10月,頁 166-176。
容天圻:〈古琴觀賞記 〉,《大成》,1977年第39期,頁26-27。
容天圻:〈廣陵散的內涵及賞析〉,《中華國學》,1977年第1卷12期,頁55-58。
容天圻:〈古琴的過去與現在〉,《音樂與音響》,1978年第57期,頁32-36。
孫毓芹講:〈說古琴〉,《音樂與音響》,1979年第69期,頁53-57。
孫毓芹講:〈說古琴(2)--琴制與琴譜 〉,《音樂與音響》,1979年第70期,頁45-49。
孫毓芹講:〈說古琴(3)--琴與中華文化〉,《音樂與音響》,1979年第74期,頁49-52。
梁銘越:〈古琴藝術的再認識--珍貴的傳統藝術期待發掘和發揚 〉,《音樂與音響》,1980年第84期,頁38-45。
張清治:〈古琴藝術的美感境界〉,《中國文化月刊》,1981年第20期,頁 116-120。
陳美利:〈古琴與樂教〉,《國教世紀》,1981年,頁7-9。
劉 亮:〈古琴與琵琶:中國樂器的精華〉,《音樂與音響》,1982年第104期,頁51-57。
陳管雲:〈古琴與樂教〉,《中國文化月刊》,1982年第29期,頁143-150。
王海燕:〈詩詞音樂性與古琴歌曲創作藝術之研究〉,《藝術學報》,1983年第33期,頁133-162。
王海燕:〈詩詞音樂性與古琴歌曲創作藝術之研究 〉,《藝術學報》,1983年第34期,頁39-81。
容天圻:〈記故宮所藏的兩幅琴士圖〉,《故宮文物月刊》,1984年2卷1期,頁68-73。
容天圻:〈王徽之的古琴〉,《故宮文物月刊》,1984年第14期,頁42-46。
王海燕:〈詩詞音樂性與古琴歌曲創作藝術之研究〉,《藝術學報》,1984年第35期,頁225-298。
張清治:〈琴境圖說:古琴藝術的美感境界〉,《故宮文物月刊》,1985年第29期,頁92-99。
容天圻口述;江大昭紀錄:〈古琴名家談古琴(一)〉,《高雄市國樂學會會訊》,1985年第一期。
容天圻口述;江大昭紀錄:〈古琴名家談古琴(二)〉,《高雄市國樂學會會訊》,1985年第二期。
容天圻口述;江大昭紀錄:〈古琴名家談古琴(三)〉,《高雄市國樂學會會訊》,1985年第三期。
容天圻口述;江大昭紀錄:〈古琴名家談古琴(四)〉,《高雄市國樂學會會訊》,1985年第四期。
游淑靜:〈淡泊名利.熱心教學--訪古琴名家孫毓芹〉,《幼獅文藝》,1986年第389期,頁71-75。
陳怡良:〈陶淵明的無絃琴與有絃琴:敬答呂興昌先生〉,《國文天地》,1986年第16期,頁40-44。
容天圻:〈唐宋古琴今猶在〉,《故宮文物月刊》,1988年第61期,頁22-27。
陳 雯:〈台灣的古琴音樂教學與演奏傳承現況(一)〉,《和真琴刊》,1988年第2期。
容天圻:〈唐宋古琴今猶在〉,《故宮文物月刊》,6卷1期,1988年,頁22-27。
容天圻:〈古琴的過去與現在〉,《故宮文物月刊》,7卷1期,1989年,頁 81-85。
蔡文婷:〈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古琴藝師孫毓芹〉,《光華》,1989年,頁118-1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