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手机页面联系我们
|繁體中文 注册会员登录

古琴史:清

[复制链接]
查看12485 | 回复0 | 2012-2-12 14:02: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到了清代康乾盛世,古琴音乐的中心,逐步转向了同为江南古城之淮扬地区。各地的文人墨客也相继云集广陵,琴坛名家荟萃,人才辈出。一个新的琴派——“广陵派”亦终于形成,成为清代中期以后影响最为广泛的琴派之一,其琴乐的传承一直延续至今。

       广陵派以清初扬州琴家徐常遇为开山鼻祖,他编有《澄鉴堂琴谱》。其后,扬州著名的琴家徐祺徐俊父子,编著了《五知斋琴谱》,这是近300年来在琴坛流传最广的一本琴谱。此谱以虞山派之清淡和雅为基础,继而融入吴派的婉转含蓄,金陵派的抑扬顿挫,蜀派之刚劲豪迈,中州派之高古端严,并最终形成跌宕细腻、恬逸洒脱的风格,为古琴音乐的继承与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

       清代中期以后,出现了琴派纷呈的局面。其中著名的有诸城派、闽派川派岭南派等等。同时随着印刷技术的日益精湛,清代刊印琴谱之风也十分盛行。各琴派均有自己不同的传谱。其中较著名的除了《澄鉴堂琴谱》(1686年,徐常遇编)、《五知斋琴谱》(1772年,徐祺编)外,还有《自远堂琴谱》(1802年,吴灴编)、《蕉庵琴谱》(1868年,秦维翰编)等等,而其中所记录的琴曲,是一笔巨大的音乐财富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古琴作为一种文人音乐,它的发展必然受到各个时代士大夫观念和审美的影响。唐和唐以前的琴曲,多右手繁声,讲究的是如《广陵散》《离骚》等琴曲中体现的气势、力度和节奏。明清时期,由于受昆曲及其它戏曲音乐的影响,古琴的演奏技术也有了重要的变化。尤其是左手技法更趋细腻、生动。如《五知斋琴谱》中的《潇湘水云》《胡笳十八拍》等琴曲,其左手吟猱绰注的运用已相当丰富。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音频资料:

赵家珍《广陵散》


梅曰强《离骚》


管平湖《胡笳十八拍》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视频资料:
龚一《潇湘水云》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该贴已经同步到 度一学堂的微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