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琴与一个自我意识的世界 文/王晶
与现代流行乐和西方古典交响乐相比,知道古琴的人并不算多。如果说流行乐具有表达的亲和力,交响乐产生出立体的感染力,那古琴更像是自己对自己的默默言语,无关乎听众,无关乎节奏,弦之余音不绝如缕,思维专注成一线,心灵安放在一处,或是曲初,或是曲终,都是看似绵柔实而却强有力的自我表达。
吴康体的"度一琴馆"开在潘家园的一处居民楼里,正像琴馆里的古琴一样,清淡闲散,熙熙攘攘的古玩城和讨价还价喋喋不休的眼镜城,全与它无关。琴馆没有开门迎客的讨好气,关起的玻璃门后,绣着古琴谱的纱帘一直是垂到地面,仿佛是桃花源边缘的树篱。
早上九点,琴馆已经有学生在上课了。这是一个从西安来的八岁小男孩,刚才还和妈妈捣乱淘气,一坐到琴边立刻就安静了下来。琴馆的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古琴教学只在北京,上海等少数城市比较集中,其他地区的琴友想要学琴相对较难,所以暑期有很多从外省市特地前来学琴的学员。孩子弹得并不连贯,但琴本身所发出的声音还是让人感觉通体安静。
• 绵延几千年的古琴文化
在很多琴画中,古人大多抚琴于"松溪"、"柳下"、"竹林"、"蕉荫",或临溪、或倚石,目送归鸿、心游太玄,古琴,可以说是与文人生活、传统文化最相关的一件乐器。
古人讲"琴棋书画",其中的"琴",指的就是古琴,而不是乐器的泛指。古琴的琴长约为三尺六寸五,代表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琴底为平,琴面为圆。象征天圆地方。十三个徽位代表一年十二个月和四年的一个闰月。琴整体看就像是一个人,竖起的琴从上往下为琴头、琴肩、琴腰、琴尾。琴头岳山,象征着高山,琴弦象征着流水。琴的背面又有"龙池"和"凤沼",琴弦之"流水"于此形成一个循环。支撑琴的一对脚称为"雁足"。 相传,古琴原来是五根弦,为五行金、木、水、火、土,五音宫、商、角、徵、羽。后来周文王加了一根,称作"文"(文王弦);周武王加了一根,叫"武"(武王弦)。"所以现在沿用古法制作的琴都是金、木、水、火、土、文、武七根弦。古琴是要细细地琢磨,有好多意思可以去表达。从琴的形状到琴曲的内涵,都充满文化传承。"吴康体说。
现在能见到的最早的古琴,出土于战国中后期的墓葬,说明在当时古琴已经流行于上层社会了。古琴一直是皇帝、达官贵人和文人所操持的乐器。文人的参与赋予古琴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民乐中,琴是唯一有其专学,称为"琴学"的。而权贵的支持则使古琴有了更强的传播力。
尤其是在宋徽宗时期,古琴非常盛行。宋徽宗不是一个有作为的皇帝,但在艺术文化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最著名的《听琴图》,题字是蔡京写"臣京谨题",说明这张画肯定与宋徽宗有关系。因为他喜欢古琴,喜欢绘画,所以在他执政的年代出现了中国文化艺术的高峰。
通常以清末为断代来划分老琴与今琴,清末正是古琴开始衰落的时期。"国家四分五裂,民不聊生,所以清代末期没有什么好琴。"现在遗留下来的许多名琴,多数是唐、宋、元、明时期所斫。2010年北京保利五周年秋拍中,北宋宋徽宗御制的一张琴,以1.36亿成交,创造了世界古琴拍卖纪录。清乾隆曾在这张琴上御题"松石间意",所以这张琴又叫"松石"。
• 何为"度一"
"道家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来到这个世界,就得到了'一',此后要用一生的精力去度过,在这一生中要养护好这个'一'。佛教讲'度'。所以'度一'在佛教和道教之中都有说法。"吴康体说,"另外,'度一'这名字听起来很舒服,就像古琴琴音所带给人的安适。"2003年古琴申遗成功之后,古琴文化迎来了回流。院校培养古琴人才,国家也加大对古琴文化的弘扬力度。即便是这样,直到今天,知道古琴的人还是非常少。古琴虽然排在四艺之首,但就是其他门类的艺术家,又有多少人知道呢?所以'度一'做的工作就是期望让更多的人都知道古琴。也算是一种度吧。这也是我把一个学区建在大学校园里的原因。大学生源源不断的进入校园,这些学生将来步入各行业的工作岗位,将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自然也就会传播、推动古琴文化的发展。
• 十艺相通
宋人讲究"琴棋书画剑,诗歌茶酒花",在吴康体看来,虽然十艺有分,但其实是一个完整的文人生活体系。"作为一个文人,琴、棋、书、画不能说是特长,而是他必备的基本功,就像我们上学的语文数学一样,文人都会弹琴,书法,你看过去人们的书法,其实老百姓书法都很好。"琴,更多的是强调音律的变化。如果一个画家弹琴,这种不同感官的调动、练习,会让他产生一种空间的想象,形成创造力。古时候很多琴曲跟书画是有关系的。"黄公望画了一幅《富春山居图》,以丹青表达渔翁和樵夫的对答。古琴曲也有《渔樵问答》,是同一个故事的两种版本。还有《潇湘水云》,琴曲表现的是宋代末期,金国入侵,国将不国。作者在湖南一个风景秀丽、有山有水地方,想到大好河山遭受涂炭,便作了《潇湘水云》,跟不少宋画都异曲同工。"从另一个角度讲,这些生活艺术都有同一个本质,就是让心安静、纯洁。"人心干净,就会少做或者不做坏事。这样对社会和国家的发展都有好处。"
• 古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生活方式
香者潘奕辰曾说,弹钢琴只是会了一种乐器,而弹古琴却是一种修身养性。
古琴的声音总能触动人的内心,中国琴会会长龚一先生说:"与其他乐器相比,古琴的弦长、频率低、余音长,古琴的弦长有112厘米到118厘米,弦长则音低、振幅大,振幅大则余音长,可达8秒甚至10秒,而这所谓余音绕梁便会对一个人的心情形成牵引,随着声音的出现到消失,人们的心绪也随之安静下来,这便是古琴的韵味所在。"另外,吴康体说,"古琴曲大多是古代所斫,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去了解相关的历史知识,如琴曲的作者,年代背景,创作思想都需要深入研究,在综合的学习过程中逐渐的提高了自己的文化修养。"
有些人多将古琴曲以"清、微、淡、远"来形容,"实际上琴曲的表达方式很多,比如:《广陵散》(描写聂政刺韩王的故事)等此类曲目,也是很激烈的,就不能用以上几个字来概括了。任何音乐、文化之所以有历史地位,它的表达一定是非常丰富的,清微淡远是古琴的一方面,同时还有别的表现形式。如果只是单调的清微淡远,那也不能成为代表中国传统音乐的文化体系了。"
清微淡远者可修养人的自然身心,壮怀激烈者可涵养人的心志气骨。"古琴和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紧密相连,因此弹奏古琴,也就是将传统生活方式引入现代生活。
• 一个人的世界
古琴的声音是非常独特的,一般人听琴乐能感到古琴的安静悠远。"静"可以说是琴音的最大特点,因此琴音也被称为"太古之音"、"天地之音"。这里的"静"有两层意义,一是抚琴需要安静的环境,二是抚琴更需安静的心境。古琴有三种音,都非常安静。散音松沉而旷远,让人起远古之思;其泛音则如天籁,有一种清冷入仙之感;按音则非常丰富,手指下的吟猱余韵、细微悠长,时如人语,可以对话,时如人心之绪,缥缈多变。泛音象天,按音如人,散音则同大地,称为天地人三籁。因此古琴一器具三籁,可以状人情之思,也可以达天地宇宙之理。在古琴音乐三音交错、变幻无方、悠悠不已之中,凡高山流水、万壑松风、水光云影、虫鸣鸟语及人情复杂之思和宗教哲学之理,尽能蕴涵表达。
琴中藏有世界,因此,古时文人弹琴,很多时候是借此表达自己对世界的情感和思考。古琴的节奏、轻重、虚实,很大程度上由演绎者自己掌握,"其他乐器余音较短,而古琴可以让你去追随声音的延续。在这个过程中,你可以释放自己,也可以尽情抒怀。"所以古琴容易自娱,容易打动人心。
"真正的好琴是为自己而弹的,是最真实地指向自我的声音,这也许就是古琴的魅力所在吧。"吴康体说。
《三联生活周刊》采访度一琴馆 文/王晶
|